首页
Home
关于本会
ABOUT US
本会简史
HISTORY
本会章程
CONSTITUTIONS
理事及属会
COMMITTEE & AFFILIATED MEMBERS
属会名表
AFFILIATED MEMBERS
现任理事
PRESENT COMMITTEE
历届理事
PAST COMMITTEE
会长专页
PRESIDENT 'S COLUMN
辅翼
WINGS
青年团
YOUTH
晋汉青团由来
章程
历届团长
执委会/委员会
妇女组
WOMEN
妇女组细则
历届主任
妇女组属组简介
执委名单
十年大事迹
黄文彬精神奖
PRIZE
简章
RULES & REGULATIONS
历届
PREVIOUS RECIPIENTS
活动与文献
ACTIVITIES & PUBLICATIONS
活动剪辑
ACTIVITIES UPDATES
特稿
WRITE-UPS
本会刊物PUBLICATIONS
丹斯里拿督阿玛黄文彬精神奖
丹斯里拿督阿玛黄文彬
历届
2013年度
2012年度
2011年度
第六届
第五届
第四届
第三届
第二届
第一届
2013年度 - 许武琳
一生奉献教育
许武琳桃李满天下
他,付出了一生的青春、精神与时间,担起人类伟大灵魂工程师重任,作育英才、桃李满天下。
在过去33年(1972到2005年)来,虽然间中增经多次为了自己的兴趣而出走创业,但,对于学校他始终没有离开过,手中的鞭教也没放下过。
2005年,桃李满天下的他正式在杏坛上退休,但是三年后,他又再次受聘担任三中校长至今。他,就是2013年黄文彬精神奖得主的许武琳校长。
谦虚的他在接受访问时,口口声声说自己对教育界没有什么贡献,不值得一谈,更在领奖后自觉心中有愧。不管怎样,黄文彬精神奖确实是对他多年来在教育界,培育英才上的一种肯定,这是不能给予否定的。
因为,黄文彬精神奖不但给得奖者在领域上的贡献做出肯定,同时也在于激发以及鼓励更多人在各自的领域中做出贡献。
许校长说,其实,他从小就知道已故丹斯里拿督阿玛黄文彬这号商业钜子,其以企业来关心以及资助独中教育的精神更是令人敬佩。如今其后代也延续了这种美德,实属难得。
在教育界的这些日子里,他不居任何功劳,只求尽力做的最好,作育更多的社会栋梁。尽管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他,仍然要尽力为提高独中教育做出努力。
回母校一中执教
记得,当年1971年,他从台湾国立大学农艺系学院毕业回来,立志要借助本州的广阔土地,在农艺界大展拳脚,甚至在之后也再回去拜师学习菇类的培植技术;但最后这些手艺只成为其休闲时以及退休后的兴趣了。
事因他很早就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,虽然多次的“分分合合”,但已经进入耳顺之年的他,如今仍在杏坛里循循善诱,作育英才。
打开话匣子,他回忆着,在1971年9月回来古晋后,因为一时没有工作做,所以就做起水泥工人来。
一位大学生,做灰工一天只赚6块钱而已耶!
原本是想,等过了华人新年才到西马云顶进行农艺的种植,但当时就看到一中登招聘老师的广告,就写信去应征,就这样在72年的1月12日去当年由陈毓干校长掌管的母校教书后,他就与另外两位男教师去新加坡打工。可当时在新加坡找工并不容易,结果找了一个月都没找到,还几乎将一年来做老师的积蓄都花光了,最后要决定离开时,才找到一间补习中心,三人齐被聘请当补习老师。
可很巧的是,又接到校长的电话,说一中的人事起大变化,希望他能回去帮忙。当时,一中几位主任都被调动,教务主任去师训、训导主任被调去三中当校长。
当训导主任
所以,他一回去就被叫担任训导主任。但由于经验不足,不敢贸然接任,结果到了第二年还是成了训导主任。不过,当时的校长很好,凡是都有商量,所以在担任训导主任时都没有面对什么阻力,一切还算顺利。不过,对于年级轻轻的他来说,却也是很大的考验,一切都需要慢慢的模索。
他说,70年代的学生其实都很不简单,加上当时社会比较动荡,学生都很喜欢搞派系。学生一旦认为老师处理问题不好时,就会叫他们在校外的“老大”出面,不过,这些“老大”一般都很讲理,学生的事情都能够解决。
1977年陈毓干校长退休了,许兴梅校长接任,而他就成了教务主任。但做了4年后,就辞职了。
当时出现了一股养鱼热潮,所以他也就在朋友的怂恿下一起合作,在实加玛开了一间鱼店(后来出顶了)。虽然如此,他在获得校长的允许下,成了一中的兼职老师,没课时就去看店,有课就回到学校去。
1988年校董会调整了老师的薪金,当时一中校长许兴梅又找上他,结果他又回去做训导主任。
当训导最开心
担任过训导主任、教务主任以及校长的他坦言,还是当训导主任的日子最开心,因为能够与学生多接触。
在他做训导主任的日子,每天早上都会到各班级巡察一次,看看那些调皮的学生,拍拍学生肩膀等小动作,与学生有很好的互动与动作。由于当时年轻,每逢周末假期还会与一批年轻的老师以及同学们区郊旅行,至今还令人回味无穷。
有一些老师不喜欢当训导主任,但是对他而言,与学生接触、与家长交流,共同接触、与家长交流,共同解决问题很有成就感的。在他眼中,当年一中的学生并不坏。
校长很幽默,他说,当年驾驶的汽车车身原本就有一些被刮花的线条,想说,等在学校被顽皮的学生再多刮几条后,才来去喷漆,可结果驾了20年,都没有机会再去喷漆。
得人尊敬先敬人
要赢得他人的尊重,首先必须先尊重他人,学生也一样。担任训导主任的他经常要与问题或犯错的学生“谈判”,每次他都会给机会学生解释自辩,再进行处罚。
有趣的是,他都会与经常犯错的学生约法三章,与学生订下改次犯错的处罚方法。这样若有关的学生再犯错,被施予处罚也比较心甘情愿,因为那是之前就定下的方法。
许校长不但处事认真,对学生的纪律也比较严格,所以很多学生都吃过他的藤条,但是,他不敢居功。这些被严师管教的学生,如今在社会上都有很好的成就,很多都对他当年严厉教诲,声声感谢。此乃严师出高徒也!
体罚比记过好
他认为,体罚比记过好,因为记过如果记得多,很快就会被学校开除,那么学生就没有改过的机会了。而其他的处罚方法则能让学生铭记在心,避免继续犯错。
1988年回到一中作训导主任,做了10年后他又再次辞职。那是因为当时,他无法处理一件非常次棘手的学生问题,而校方也没有采取应有的行动,让他感到非常沮丧,在心灰意冷的情况下毅然离去。
离开学校后,他又重拾起当年的手艺,在家进行鲍鱼菇的培植事业,也培植了一些有机小麦芽、木薯芽等。由于掌握培植菇类技术,加上规模不大,所以成本并不高,一年后就回本了。
到了2000年许兴梅校长退休了,又有很多朋友叫他回去应征校长职,结果一年后又放弃培植鲍鱼菇,回到一中当起校长来,长达5年。
2005年退休后的他除了在家进行养菇作业外,也在七哩一块农业地搞起农业,种植桑树以及水果类。他说,桑树的果实很有价值,一公斤可卖20令吉。
可,三年后,三中校长沈燕梅又说要去进修,所以他又被校董会找回来做代校长一职,为期两年。可两年过去了,校长又不肯回来,所以他就代职到今天。
任校长,欲罢不能
他认为,早年,特别是70年代至90年代的学生素质整体上会比较好,可能是因为早年比较少娱乐,学生都专注在课业上吧!
“当然,今天的独中生也有成绩标青的,但毕竟人数不多。早年的成绩,整体上比较平均,不像现在参差不齐,距离也比较远。”
其实,他说,独中的教育素质非常好,只是因为缺乏沟通的环境,所以英文程度比较弱。
如果独中的英文水准能够被提高的话,那么独中生的出路以及前景将是非常好的。
(2013年5月08日)
Back